Skip to main content
中國已取消一胎化政策,但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某公家機關的圍牆上仍有倡導該政策的標語,2021年8月26日。 © 2021讀賣新聞,取自美聯社圖片

中國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今天發布《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21-2030年)》,將「減少非醫學需要的人工流產」列為促進婦女發展的措施之一。

儘管尚未明確中國政府有何具體政策規劃以「減少非醫學需要的人工流產」,但從它採取侵犯人權甚至暴力手段限制女性生殖選擇權及身體自主權的歷史來看,這項發展需要加以嚴肅關注。在2011-2020年的綱要中,同一條目的說法是「預防和控制非意願妊娠和人工流產。」

中國共產黨1949年奪取全國政權後不久,主席毛澤東就鼓勵通過人口增長創造人力資源。因此,中國人口在30年內幾乎翻了一倍。直到1979年,為了遏制人口增長、緩和天然資源短缺,中國政府開始實施嚴苛的「一胎化政策」,限制大多數夫妻只能生育一個孩子。有關當局為落實政策,對無數婦女進行強迫結紥、強迫絕育和強迫人工流產,在1980到1990年代尤其激烈。1991年5月到8月,山東省冠縣、莘縣等地方政府曾發動「百日無孩」運動,強迫所有孕婦不論是否符合一胎化政策都要接受人工流產。

一胎化政策導致人口迅速老齡化、勞動力萎縮,於是中國政府日漸期待人民多多懷孕。2015年,北京出台允許所有夫婦生育兩個子女的二孩政策,生育率起初略見提高,但對人口增長並無明顯助益。今年6月,北京宣布三孩政策,招致眾多網民驚訝和挖苦。

今天,中國各地許多人仍在承受被強迫人工流產的創傷之苦。但現在,未經官方承認或問責,北京已開始進行有侵犯人權之虞的政策逆轉。

不變的是,中國政府仍舊將女性的身體視為實現其經濟發展目標的工具。

過去,為了奪回對自己身體的控制權,無數中國婦女曾經反抗那些限制她們生育子女數目的侵犯人權措施。不管這次「減少非醫學需要人工流產」的計劃意味什麼,中國女性必將繼續為她們的生殖權利而奮鬥。

Your tax deductible gift can help stop human rights violations and save lives around the world.

區域/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