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許多觀察家以「監管鎮壓」(regulatory crackdown)指稱中國近幾個月以來在商貿、科技和娛樂行業突然全面鋪開新的法規和禁令,且其速度與力道似乎還在繼續推升。近期出台的各種規定衝擊到各行各業,從中國消費者可以如何借貸投資開支自有金錢,到如何教育子女、城際移動購買保險,甚至收看哪些電視節目。種種新規定當中,有些早已醞釀多時,有些看似應對迥然相異的政府目標,但其制定之迅速不免令許多專家——包括具有中國官方背景者——將其視為一整個運動的環節。

如何最恰當地理解這些新指令之間的連結?它們跟習近平的領導有何關係,應當如何理解它們與中國更廣泛治理目標之間的聯繫,它們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成功達到原定目的?——中參館編者

意見

經過多年累聚權力,習近平主席似乎開出猛藥,試圖矯正沉迷於資本主義紙醉金迷的社會。他誓言要通過節制私人資本,重新分配民間財富,打擊從不當聚斂到不良娛樂形態等各種社會弊端,同時弘揚傳統道德價值,實現「共同富裕」。習近平誓言要推動中國邁向一個艱鉅目標:穩固維持一黨專政的高收入國家。換言之,就是他所謂復興民族的「中國夢」。

然而,對基本人權展現尊重,應該是任何改善民生運動的核心。這意味著:促進勞工權利,例如允許工會自主;廢除歧視性的「戶口」制度;確保公平獲得教育和醫療保健;以及,如國際貨幣基金所建議的,調高課稅制度的累進性。但有一個問題:尊重人權和經濟正義,恰好與中國共產黨的慣行故技背道而馳,它之所以能壟斷政治權力,正有賴於同時緊抓經濟權力。

我們幾乎完全不清楚習近平打算如何達成「共同富裕」,只見他以鐵腕強迫那些失寵的超級富豪「更多地回饋社會」(以致各大科技巨頭爭相吐出數以十億計的慈善捐款)。黨可能會採納部分前述政策,試圖在改革和加深控制之間找到一個皆大歡喜的平衡點,藉著立法強化社會保障,確保人們在體制內安分守己而不去挑戰體制。從這個角度觀察,一些看似相互矛盾的舉措,例如一面立法保護消費者隱私零工從業者權利,一面打造大規模監控系統逮捕零工群體維權人士,其實是習近平治理模式的一體兩面。

某些消弭不平等的措施必然會被證明是不足夠的。全中國人民可能需要經過幾個世代才能從黨的剝奪侵削中恢復過來:超過三分之二的兒童因農村戶口遭受歧視。他們大多教育程度極低,健康狀況不佳。有些父母外出打工的兒童更因被迫「留守」農村而飽受身心創傷。

最終,中共自上而下的「共同富裕」工程,恐怕無法充分兌現承諾。若想成功,需要所有不平等受害者能獲包容參與,需要有活躍的公民社會、自由的新聞媒體和互聯網來揭發問題,逼使官員和企業為運動目標負起責任。

中國政府肯定會慶祝其成功之處,但拒絕檢討缺失,一如它含糊宣布全面脫貧成功那樣。儘管我們應當認真看待習近平的「共同富裕」運動,但它不太可能是中國人民真正應得的經濟正義、尊重人權或可持續發展。

Your tax deductible gift can help stop human rights violations and save lives around the world.

區域/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