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出席四方安全对话(Quad)领导人峰会,日本东京,2022年5月24日。 © Yuichi Yamazaki/Pool Photo via AP

有计划的歧视宗教少数群体。

编造罪名拘捕和平抗争者和批评政府人士。

利用科技压制言论自由。

以上当然都可指向中国,但同样的人权侵犯也发生在印度。尽管印度政府人权劣迹斑斑,作为“世界最大民主国家”,印度政府基本上在国际社会畅行无阻。这是不对的。

澳大利亚正在对印度发动魅力攻势,最近政府高官、部长和各州总理络绎不绝前往该国,主要是为了促进贸易。 9月,第五次澳大利亚-印度领导人对话将在德里举行,代表团囊括部会首长、商界领袖和学者专家。但人权将列为讨论议题,还是被视为深化澳印关系的绊脚石?

今年6月,澳大利亚国防部长马勒斯(Richard Marles)前往印度会见总理莫迪——这是澳大利亚政党轮替后两国首次高层会面。被记者问到印度人权纪录时,马勒斯牵强地答覆说: “我不会对印度妄下评判。……印度是世界最大民主国家。它的确崇尚法治,我们两国拥有共同价值观。”

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美国组成了“四方安全对话”——四个印太国家之间的安全协定,旨在防御中国政府不断增长的影响力。四方安全对话以民主价值挂帅,其议程也包括加强彼此之间的安全与贸易纽带。在西方各国政府眼中,印度是深富吸引力的替代市场,特别是当北京作为贸易伙伴日益令人不满之际。

但民主国家不应重蹈对华关系覆辙,为深化贸易交往把人权摆在一边。如今,中国崛起为世界经济火车头,国内人权情势却每下愈况,北京还把它的蛮横镇压从境内延伸到境外。

与此同时,印度人权危机在莫迪政府掌权下不断恶化,但关注寥寥。在各种全球舞台,例如6月在德国举行的七大工业国(G7)峰会上,莫迪热情拥抱西方领导人,矢言维护言论自由、公民社会和宗教自由。但他的政府正以实际行动否定这些外交辞令。

正当莫迪在德国施展魅力攻势的同一星期,印度当局逮捕了独立事实核查网站Alt News共同创办人祖贝尔(Mohammed Zubair),指控他2018年在推特发文“伤害印度教徒感情”。他被拘留三周后交保获释,因为最高法院拒绝对他“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加以限制,并谕令当局慎用拘捕权力。

然而,人权活动者或批评政府人士通常没有这种运气。社运人士塞塔尔瓦德(Teesta Setalvad)也被当局以串谋犯罪等罪名逮捕,显然在报复她为2002古吉拉特邦暴动中的穆斯林死难者伸张正义。一个月后,在古吉拉特邦暴动期间集体强奸和杀人被判无期徒刑的11名男子获地方政府释放,执政的印度人民党成员竟大肆庆祝。

包含塞塔尔瓦德和祖贝尔在内,莫迪政府上台至今已为政治目的逮捕数十名人权捍卫者、记者、学生和宗教少数群体成员。同时,印度当局依据资讯科技法和互联网法规对社交媒体业者施压,要求审查内容并提供用户个资以协助检控前述人士。印度当局还涉嫌利用以色列间谍软体“天马”(Pegasus)攻击社运人士、记者和政敌。

莫迪及其印度教民族主义执政党,印度人民党,企图合法化对宗教少数群体的歧视,纵容印度教民族主义的暴力行为。印度2019年12月通过歧视穆斯林的公民权法案,首次以宗教作为享有公民权的基础。

如果四方安全对话和其他民主国家政府真的要推行价值观外交,就应以一贯标准抗议对人权的压迫,无论何时何地发生,包括互相督促负责。

在国家支持宣传与审查的环境下,当双边访问总是变成为莫迪统治背书,重点在设法直接向印度民众发声。在双边互访时,澳大利亚官员和从政人士应公开说明所有讨论事项,接受独立媒体访问,会见公民社会团体和社运人士。他们还且应当避免与印度教民族主义团体等有害组织带笑合影,以免被视为公然背书。

各国政府应鼓励莫迪政府遵行其法律责任,展现对人权的承诺。各国应公开关切法治倒退问题,特别是莫迪政府各种歧视穆斯林的法律与政策,以及异见人士被拘捕、骚扰问题。有关各国政府应在贸易和技术协定中纳入改善人权的基准。

换言之,仅仅在口头上赞扬印度是世界最大民主国家,反而是伤害印度人民。对人权侵犯视若无睹,也无法让印度摇身变成尊重人权的国家。这种做法以前用在北京已证明失败。当社运人士仗义直言换来的是骚扰、噤声和检控,有关各国政府应该做的是团结起来、声援他们。

Your tax deductible gift can help stop human rights violations and save lives around the world.

区域/国家